强化材料“量”控 四分公司严把项目进场验收关 筑牢成本防线
强化材料“量”控
四分公司严把项目进场验收关 筑牢成本防线
在四分公司重点工作会议精神的引领下,分公司精准锚定材料“量”的控制这一关键环节,通过全面排查项目管理中材料进场、验收等环节存在的问题,推行一系列精细化管控举措,为成本控制与项目管理构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。
实时汇报:材料进场“量”的全程透明追踪
为强化材料验收管理,分公司专门建立了材料验收工作微信群,并推行材料进场日报制度。该群将分公司班子成员、审计科人员、各项目经理以及项目材料员全部纳入其中,以此实现对材料验收过程的实时在线监督。
在日常工作中,分公司班子成员积极投身群内动态检查工作,为验收工作提供专业指导。常常能看到班子成员在群里提出明确的工作要求,其中一幕令人印象深刻。分公司经理丁浩询问:“王闯,称完的数量足斤足两吗?可别忘了,要是塌落度过大,即便从重量上看数量是够的,那也不符合要求!”随后,他又语重心长地强调:“大家不仅要知其然,更要知其所以然!建这个群,就是希望大家能集思广益,一起想办法、找措施,把材料用量严格控制好,最终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!”
在实际工作中,各项目材料员每日详细汇报进场材料,涵盖精确数量进场记录。对于扣件等小型材料,材料员清点袋数后严格抽检,随机选袋核对实际与标称数量并检查扣件质量。针对混凝土等大宗材料,项目部逐车汇报进场情况,材料员记录材料批次、数量等关键数据并及时汇报。该措施有助于项目部实时掌握供应动态,防止损耗与质量问题,确保材料符合施工要求。“9月21日,廊坊临空水厂项目验收砌筑砂浆33.9吨”,清晰地展示了该项目当日的材料进场情况;“9月22日,唐山三友110KV项目进场十字扣件67袋,共计2010个”,则详细说明了该项目的材料进场细节......
分公司材料科科长承担着重要的监督与管理职责。他在工作群里明确提出:“所有材料员在检查过程中,一要看数量,二要看质量......”日常工作中,他始终保持高度负责的态度,认真查看项目材料员发布的每一项材料进场信息。
针对项目材料员发布的实时材料照片,他会仔细检查材料的外观质量,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,查看材料是否存在破损、变形等情况。“临空水厂项目空心加气混凝土砌块在验收时,发现部分有缺棱掉角的,影响使用,进行扣除7块......”对于验收单,他更是逐一仔细核对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,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出错的地方,确保记录真实可靠。通过这一系列严谨的工作举措,他进一步强化了材料管理的成本控制,有力地确保了项目成本始终处于可控范围内。
协同验收:多岗位把关材料质与“量”
在材料验收环节,除材料员外,项目部还积极组织技术员、预算员、工长等多岗位人员共同参与进场材料的验收工作。跨职能协作,实现了验收工作的全面性与专业性。
项目技术员对材料的规格、性能等技术指标进行严格把关,确保进场材料符合项目设计要求;预算员则从成本控制的角度出发,对材料数量进行精准核对,避免数量偏差导致的成本增加;工长结合现场施工实际情况,对材料的适用性进行评估,确保材料能够满足施工需求。这种多方协同验收的方式,既确保了材料数量的准确无误,又对材料质量实行了更为严格的把关,从源头上杜绝了偏差,有效降低了损耗风险,进一步增强了内部管控力度,为项目的顺利推进和成本控制提供了坚实保障。
此次采取的系列控制材料“量”的措施,有效避免了材料浪费和成本虚增等问题,有效提升了材料管理的规范性和透明度,为成本控制与项目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今后,分公司将继续深化材料管控体系建设,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和流程,加强对各项目材料管控工作的指导和监督,推动各项目严格执行既定措施。同时,积极探索创新材料管控方法和手段,进一步提升材料管理的精细化水平,确保实现降本增效的管理目标,为分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。(张贺)